
广汽本田一直在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积极改变,无论是"蕴新智远"计划,还是 1113 战略布局,都能看出其深耕电动化的决心。
撰文丨 CJR
责编丨 DAN
设计丨 PinZow
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,逐步扩大的市场淘汰赛正在全面展开。其中,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正遭遇严重冲击。在此背景下,转型势在必行。我们看到,部分合资车企在华战略转型以及在电气化、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布局已明显加速,当中,广汽本田相对表现的更为激进。

近日,My 车轱辘探访了广汽本田的新能源工厂,该新能源工厂集合了 30 多项全球领先、50 多项国内领先以及近 60 项本田全球首次应用的技术工艺,可谓是 Honda 电动化、智能化技术之大成的专属电动车工厂。通过这次参观和了解,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广汽本田的不甘和奋进。
01
大厂智造更放心
走进前不久刚投产的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内,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,井然有序。硕大的车间内看不到几个工人,更多的是机械手臂的上下舞动,其自动化程度可见一斑。最近大热的新能源产品广汽本田 P7,正是下线于这家广汽本田有史以来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厂。

智能、高品质的产品生产保障,是新工厂的基本功。四大车间深度导入智能化设备,机器人员工"扛起大梁"。借助 350 台先进的 AVG 机器人,工厂的生产环节将高度智能化,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。

除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应用,广汽本田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流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。新车出厂前还需要经过 400 多项动静态检测等,保证每一辆车都是稳定高品质的广汽本田制造标准。通过充分的生产试作检证、整车及零部件耐久可靠性检证、三高试验(高原、高寒、高热)等一系列品质检证过程,广汽本田每一款量产车型都足够成熟、完善。

此外,工厂还采用了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,年发电量预计达到 2200 万 kWh,这将使工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 1 万吨。同时,工厂还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的环保涂料,并引入可 100% 处理工厂废水中有害物质的设施,大幅降低了环境负荷。
02
广汽本田迎来转型关键期
从 1998 年至今,广汽本田已走进第 27 个年头,回望这 27 年过往,广汽本田一直秉持"造用户最放心的车、做社会最放心的企业"的核心理念,为消费者带来了一款款高品质、高可靠性的产品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的底蕴和坚守,广汽本田与千万用户相互成就。

如今,面向产业转型变革的时代趋势,广汽本田敞开胸怀拥抱新能源。在智电化浪潮中,广汽本田是转型最快的合资品牌之一。目前,广汽本田已构筑了混动、插混、纯电三种新能源动力,覆盖轿车、SUV、MPV 全领域电动化产品阵营。

随着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的正式投产,广汽本田在电动化事业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这个刚建设好的新工厂,是广汽本田向电动化转型的重要生产基地。这不仅仅说明了广汽本田在积极听取用户的声音,致力于打造更契合用户需求的好车。还说明了广汽本田实力雄厚,即便是在内卷严重的当下,依然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,致力成为消费者和用户都放心的企业。

也不难看出,广汽本田全新电动生态逐渐清晰:除了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,此前广汽本田正式发布了全新烨品牌第一弹车型 P7,2027 年前烨品牌系列还将陆续推出三款以上新车。未来,该工厂将持续带来更高品质的智能纯电产品,为更多用户带来更放心、安心的出行体验。

总的来看,新汽车时代,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产品、技术、制造以及强大的体系力等缺一不可。显然,广汽本田深谙此道。对广汽本田而言,智能化转型,并不仅仅是产品的转型,更是工厂在设备工艺上的转型。更先进更加智能化的设备,确保了广汽本田的出品品质可以永立潮头,把"广本质造"延续下去。

不可否认,自主品牌如今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占据有利地位,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也很高。但是,主流合资车企造车经验十分丰富,只要有决心,同样可以拥有先进的新能源工厂,造出品质更好的新能源车,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事实上,广汽本田一直在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积极改变,无论是"蕴新智远"计划,还是 1113 战略布局,都能看出其深耕电动化的决心。总之,广汽本田对于电动化、智能化之路的发展目标是清晰的且具有持续性的,通过一步一个脚印,实现稳健的新能源战略转型。

【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My 车轱辘立场】

汽车以旧换新最新政策出炉,谁赚到了?
赛力斯 2024 年扭亏为盈,华为造车魔力何在?
19 款新车呼之欲出,一汽 - 大众突破" 25 "势在必行!